(文字 赫健余 摄影 何宇翔)2018年7月,我校赴山东寿光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位于中国蔬菜之乡——寿光的仁禾种业公司展开学习调研。成员们经过进入企业交流学习、走访农户参观调查、参观蔬菜展览等,对蔬菜的生产销售状况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对寿光蔬菜成功的经营模式进行了总结。
初入大棚,走近农业
经负责人同意,成员们有幸进入了仁禾种业公司育苗大棚学习调研。据管理员胡桂荣介绍,大棚中正在培育的是优质水果黄瓜种苗,名为“托尼”,它由南瓜苗和黄瓜苗嫁接而成。南瓜的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强,可为果实提供丰富的营养,从而保证其外观佳、口感好。
据了解,当地农户种植时,会从种苗公司直接购进培育好的幼苗直接移植,此举既减少了培育所需时间又提高了成活率。在胡老师的指导下,成员们尝试做了移苗工作,从实践中获取到了农业生产知识。
近距离采访,知创业艰辛
实践过程中,成员们与仁禾种业总经理张乐涛先生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采访。对于创业的成功,张乐涛先生认为,除了自身的勤奋努力,把握机遇也是十分重要的。寿光的自然环境适宜蔬菜的生长,此地的百姓熟练掌握种植技术,加之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使得寿光成为了蔬菜农企的首选。
创业之途并非一帆风顺,张乐涛总经理说,困难是一直存在的,解决困难,需要运气,也需要坚持。
深入农家大棚,近观生产一线
成员们跟随仁禾种业刘伟经理走访了一些农户,近距离观摩农户生产状态,与他们直面交谈。据悉,为降低生产成本,大部分的寿光农户仍在采用传统大棚。成员们观察到,农户采用的灌溉方式均为滴灌,这一方式大大减少了水的浪费。通过交谈,成员们得知,为了不误农时,农家即使在春节,也为生产忙碌着,不敢有一丝懈怠。
追根溯源,学习先辈奋斗历程
为深入学习寿光蔬菜生产发展历史,成员们来到寿光蔬菜最初实践地——三元朱村进行探访学习。据了解,寿光百姓以前以种植玉米、高粱为主,鲜有农家种植蔬菜,但玉米、高粱收益一般,难以使当地百姓富裕起来。王乐义书记在东北学习时偶然接触到大棚种植蔬菜的技术,认为在寿光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可带领当地百姓致富。但当时百姓对这一改革持怀疑态度,书记就带着几个党员率先在自家的农田上盖起了大棚,种起了蔬菜,结果收效甚佳。寿光从此走上了大棚蔬菜种植的致富之路,如今,已然成为中国的蔬菜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