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生园地  >  正文

【耕读路上】论色达由封闭到开放
时间:2018-08-27

(文/葛雨鑫 图/葛雨鑫 王乔璇 民宿老板)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先后前往邓登曲登佛塔、天葬台及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对色达本地僧侣的行为活动、当地的藏传佛教文化以及当地居民饮食服饰及生活习俗进行调研。调研活动侧重于藏传佛教对色达县居民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通过了解当地现阶段发展规划,结合风景园林专业,对色达县未来的发展提供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及良好的展望。

亲临佛教圣地,贯通净土光芒

实践团成员经过四十分钟的路途,首先来到了邓登曲登佛塔。该佛塔位于色达县的色柯镇,距县城1.5公里,据传,此塔是色达年龙寺的空行母托梦于色达瓦须世袭头人嘎夺和喇嘛索郎罗吾,为镇妖驱邪、消灾解难、普渡众生、太平兴旺之预言而主持修建,是为四川省最高的藏传佛教宝塔。团队跟随着当地转经的信徒,体验了转经习俗,同时环绕整座佛塔,对佛塔的建筑形态、转经祈福习俗以及历史传说进行了考察。

(摄影/葛雨鑫邓登曲登佛塔)

(摄影/葛雨鑫信徒堆叠的石块)

团队在体验了东嘎寺、金马草原等地的宗教文化之后,来到了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该院是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后,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了继承和发展藏学大、小十明以及佛教传统文化而创建的。五明是指工巧明(工艺学)、声明(语言学)、医方明(医学)、外明(天文学)和内明(佛学)。在等待去佛学院大巴的过程中,我们有幸遇见了一位觉姆,她为我们讲述了佛教的由来及佛教的核心思想,并且耐心的解答我们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了药品及饮水。通过这位觉姆我们了解到几近百分之九十九的当地居民都是佛教信徒。紧接着团队成员体验了学院僧侣的转经、讲经等活动,感受了当地佛教信徒的虔诚以及藏传佛教在他们生活里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摄影/王乔璇五明佛学院夜景)

(摄影/色达民宿老板五明佛学院晨景)

体验民风民俗,聆听净土异曲

在体验了佛教文化之后,实践团成员们走访当地居民以及商铺,对当地的服饰、饮食、建筑形式以及人文风俗有了初步的了解。当地的服饰分为便服以及藏袍,而喇嘛和觉姆有着特有的藏袍特色,多为红黄两色,而普通信徒是不能穿戴这类服饰的。普通信徒中,小孩及男性对身着便服,成年女性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形式多样的藏袍,她们认为藏袍代表了民族自信,涵盖了民族文化。由于国家一直以来对藏区扶贫政策的积极实施,这里的建筑多为国家统一修建,保留了当地的风俗特色,也多为黄墙红顶。这里的葬礼不同于火葬土葬,采用的是天地合一,生死轮回的天葬,这也被称为最肃穆的轮回礼。天葬的时候,看不到家属的哭泣,因为在色达,死亡是又一个新生,生死轮回,就是在此,如果家属哭泣,只会让死者飘渺于生死之间,不得轮回。团队在考察中了解到,色达县许多居民对于佛教的信仰几乎贯穿每个人的一生,这种影响代代相传,同时藏传佛教对居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巨大,是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摄影/色达民宿老板经幡)

扬民族团结之旗,屹民族文化发展之碑

在色达的诸多旅游景点中,随处可见的弘扬民族团结的标志,实现中国梦一定是以实现乡村振兴为基础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汉藏文化不断发生交融,藏族群众对于宗教的信仰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总体来看,色达地区宗教活动与社会主义建设逐渐融合,藏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只有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互帮互助,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Baidu
sogou